担当使命、攻坚摘帽,精准发力打硬仗,步履铿锵!
  尽锐出战、夙夜攻坚、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情涌动!
  2017年,是朔州脱贫攻坚面临重大挑战的一年,也是收获了丰硕成果的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无限动力。朔州市委、市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全面落实五项重大任务,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6个重量级脱贫指导性文件,召开了20次市委常委会会议、15次市政府常务会、4次全市大型会议、10次协调会议,专题研究脱贫、强势推进摘帽。
  ——朔州经受了国家和省级第三方最严格的核查评估,实现了148个贫困村退出,2.4万名贫困人口减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81%下降到2018年的0.398%,朔州脱贫攻坚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第一名,国定贫困县右玉县、省定贫困县平鲁区、山阴县摘帽,朔州实现率先整体脱贫。
  ——市委、市政府统筹整合资金5.7亿元,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保障、移民搬迁、金融扶贫、基础建设等方面投入加大、精准发力,真金白银惠及民生。
  ——市四大班子和副厅级32名领导干部、490支驻村工作队、1773名驻村工作队员、463名第一书记、15000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帮致富、进村入户解民忧。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令人欣慰的业绩,凝聚着各级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更书写着朔州扶贫人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彩篇章。
决战贫困担大任
  朔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座新兴城市。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至2017年全市近11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月明雁门曙,潮进塞上春。围绕全市整体摘帽、148个贫困村退出、2.4万人脱贫的目标,市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研判问题、商讨对策;各县区开足马力,尽锐出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事,平鲁区、山阴县先后3次召开万人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右玉县多次集体会诊、集体研判;8月2日至3日,市委主要领导带领市直20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右玉县进行工作对接,认真分析右玉脱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9月19日,时任副省长郭迎光和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深入右玉县召开右玉脱贫攻坚推进会,对朔州实现整体摘帽的决心和信心给予高度评价。
  在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坚定了市委、市政府打赢整体摘帽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出台了《强力推进和支持右玉县脱贫摘帽的行动方案》,召开了右玉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推进大会,成立了弘扬右玉精神领导组,确定了3位市委常委和1位副市长包右玉抓脱贫。9月10日,市脱贫办组织3个评估组先后两轮分赴3个摘帽县进村入户、分析评估,形成了3个摘帽县专项评估报告,向省政府作了两次专项汇报。
  2018年1月9日至19日,省第三方评估组对我市3个贫困县(区)进行了最严格的评估。评估结果为全市贫困发生率由3.81%降低为0.398%,群众满意度达到94.26%。2018年6月3日至13日,国家第三方评估组通过对右玉80村、1528户随机核查,给出贫困发生率0.5%,群众满意度95.9%的高分。
产业支撑固根基
  今天的产业就是明天的希望,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收获。为了实现贫困农民稳定增收,我市提出了“大产业引领、小企业辐射、微组织带动”的发展思路,从产业体系构建上托起了贫困群众的新希望。
  在大产业引领上,形成了朔城区城郊型农业、平鲁区马铃薯基地、山阴县奶牛养殖、应县蔬菜种植销售、怀仁县肉羊育肥、右玉县小杂粮种植六大区域产业基地。在大中企业辐射上,依托全市1218家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农民6万人,其中带动贫困人口2万人。在微型组织带动上,动员全市6877个村级合作社和1000多户种粮大户,辐射贫困户3000多户。依据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采取“产业到户、受益精准”脱贫路径,走出了一条“财政资金注入、政府培育产业、龙头企业经营、集体经济破零、农民保底分红、政企村农共赢”的产业扶贫之路。
  依托企业上项目,依托项目兴产业、依托产业带基地、依托基地进农户,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开启了朔州产业扶贫的新路径,筑牢了产业扶贫的实根基。
  连片开发带农户。在平鲁区种植红山荞麦20000亩,带动周边15个村,3000户贫困户种植红山荞麦;在山阴县种植旱地谷子40000亩,种植燕麦60000亩,带动农民20000人,其中贫困人口1200人。全市连片种植中药材50000亩,带动贫困户1200户,预计户均增收2500元。右玉中大科技和西口洋洋公司采取“基地+贫困户+公司”的扶贫产业格局,先后与3个乡的21个贫困村签订连片原料订购合同,每年付给村民定金1500元。
  资源入股富农民。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机遇,采取股份合作、委托经营、债权投入、资金入股等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帮助贫困户增加资产性收入。其中市财政投入资产收益支持资金5000万元,集中支持3个摘帽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联系链。各县(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推动产业扶贫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山阴古城乳业集团吸纳玉井镇、薛圐圙乡128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以资金变股金,量化为贫困户的股份,按保底收益的方式,每年为1178名贫困人发放红利128万元。
  订单合作助脱贫。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等在当地已具种养基地规模的优势,形成帮扶企业与项目基地紧密对接,项目基地与农户连片开发,最终形成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长足发展。应县引进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投资15亿元牧场建设项目,除流转农民土地3244.5亩外,还与周边农民建立了饲草种植合同,每亩可实现收入2000元;右玉塞上绿洲公司的沙棘加工产业带动当地10000多农民从中受益;应县乾宝黄芪公司利用当地多年种植黄芪中药材的产业优势,带动2000多农民致力发展药材种植加工产业。
  龙头带动强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能人的带动作用,积极把贫困户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让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右玉县的图远公司,流转周边农民土地3500亩,既让农民获得土地租金又让农民承包地块种香葱,每年给农民的现金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5020名农民致富,帮助1000户贫困户脱贫;祥和岭上农牧公司,打造羊产业,托养带农户,推动右玉羊产业走向了新高地。山阴燕麦加工企业,订单种植燕麦30000亩,带动1000贫困户增收。塞上绿洲公司的沙棘加工带动当地10000多农民发展沙棘产业,均有效带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四种模式在去年9月19日召开的全省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帮扶右玉现场会上做了典型交流,省政府《晋政信息》给予充分肯定。
专项扶贫拔穷根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专项扶贫这一特惠政策、特惠产品,让贫困农民真正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易地搬迁“拔穷根”。通过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治理、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统筹解决了“人、钱、地、房、村、树、稳”七个问题。2016年至2017年全市总投资2.4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269户,5918人,其中右玉入住率达到99.9%,应县入住率达到72%,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
  光伏扶贫“普光照”。建成光伏扶贫项目11个,总投资915.6万元,总规模为1100千瓦,实现收益140.56万元,其中用于贫困户26.245万元。2017年底又为右玉县争取国家光伏扶贫项目村级电站22个,总规模28184千瓦,总投资1.9亿元。带动贫困村130个,帮扶户数4092户。为右玉县、山阴县争取集中式电站2个,总规模50000千瓦,总投资3.86亿元,带动贫困户2765户。
  金融扶贫“搭平台”。通过政、银、企、保、农“五位一体”小额信贷模式,为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20270万元,超额完成了省定任务,带动570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增利。
  通过拓展金融扶贫渠道,搭建金融支持平台,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实现了农企双赢、互惠互利。右玉农村信用社以“风险保证金+财政贴息+扶贫再贷款+农信社+贫困户”打造五了位一体的“零息扶贫贷”新模式;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采取“银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与山阴县泰和牧业合作,对自主创业能力弱的贫困户,共发放产业贷款1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78万元,共买回奶牛140头,每头牛每年按3000元纯利润计算,可增收42万元,带动合盛堡乡55户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市建设银行以“电商+公司+园区+农户”的模式,将“山西晋西口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山西西口洋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平台重点龙头企业,及时帮助企业入驻建行“善融商城”,给予900万元信贷支持,并实行利率下浮优惠,用于以高于市价的保护价收销扶贫责任村20吨小杂粮和20吨羊肉反哺农户;山阴农商行创新“四位一体”资产收益模式,采取“农信社+企业+贫困户”方式,以“贫困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资产收益模式,尝试破解无经营能力但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无致富项目的难题。
  社会扶贫颂美德。以“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为平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宣传发动。在第四个全国扶贫日活动期间,市人社局组织30多家企业举办了贫困户就业扶贫招聘会、市卫计委组织市区6家大型医院开展免费义诊、保险行业推出惠民扶贫新产品、社会公益慈善协会积极开展众筹扶贫活动等。去年一年,各类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先后捐款6650万元,为三个贫困县的平鲁区捐款4000万元、山阴县捐款1650万元,右玉县捐款1000万元。
驻村帮扶连民心
盘腿炕上坐、真情话发展,群众出题目、干部作文章,这是朔州驻村干部的行动写照,也是精准帮扶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淀多少真情。随着“八大工程20项行动”的扎实推进,从256个贫困村,到20333户贫困户,驻村干部的足迹随处可见,特别是六帮联动机制的实行,带给贫困群众的是满满的点赞。
  市四大班子及副厅级以上32名领导全部参与了包村扶贫,567支驻村工作队、1773名工作队员、393名第一书记进驻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低收入村,形成了主要领导包村、工作队员驻村、党员干部联户、第一书记协调、乡镇干部指导、企业组织扶持的“六位一体”帮扶体系。
  市四大班子领导纷纷走基层、听民意、解民忧。各级驻村领导和扶贫工作队积极履行帮扶责任,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其中,市住建局按照贫困户危房改造要求,对所有的贫困户的住房进行大排查、严鉴定。2016至2017年全市共投资1.9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815户,让30000多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市农委以实施“双稳定”农民增收工程为引领,主动在脱贫攻坚中找位置、“定坐标”,强势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工程,为一般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有力支撑。市民政局按照“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总要求,对现有农村低保对象中“四类”人员实施了低保保障,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纳入地区脱贫规划之中,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方式脱贫的,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市卫计委建立健康扶贫分类建档信息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对慢性病补偿比例提高10%,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补偿比例提高20%。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0000元降到5000元,报销比例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全面推行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市林业局鼓励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新成立的造林绿化专业合作社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占到了45%以上,凡由8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组成的造林专业合作社,优先让他们承包绿化工程,让贫困户在造林过程中获得利益。全市118万亩荒山绿化任务8年内可释放劳务收入3.06亿元,平均每年获得3800多万元。45%以上的贫困人员平均每年从造林绿化中可以获得劳务收入1700多万元。为80%有管护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吸纳7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入公益林保护岗位,人均收入6240元。各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据统计,全市驻村工作队召开各类座谈会3402次,办实事2835件,筹集帮扶资金6527.59万元。
真金白银惠民生
  2017年全市统筹用于扶贫资金5.7亿元,真金白银保障了脱贫攻坚的强势推进。
  构建医疗保障网。全市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给予医疗政策保障。为贫困人口每年购买了18元的大病补充保险,目前为806名大病患者报销费用171.8万,为808人报销补充保险费72.11万元,实现了扶贫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阻断贫困代际传,去年发放100万元对去年考入二本B类以上的20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发放139.8万元资助了699名高职(专)中职(技)贫困生。市级投资113.7万元,完成了1137名贫困人员免费职业培训。在提升最低生活“保障线”上,平鲁区低保费达到3580元,朔城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右玉县均达到3400元,低保线全部超过了贫困线200元以上。
  补齐基础“大短板”。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加快推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紧扣全省脱贫攻坚和贫困村退出主要指标,从环境优化、村庄美化、街巷硬化、庭院净化等方面着手,全力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其中危房改造投入资金7966万元,贫困村道路建设资金1.35亿元,饮水安全投资1500万元,村庄环境整治投资1.2亿元。广大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保障得到初步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
攻坚巩固抓提升
  脱贫攻坚走到今天,成绩令人欣慰,但仍然任务艰巨。结合实际,我市提出“已脱贫的要巩固,未脱贫的要攻坚,整体上要提升”的总体要求,从顶层设计上破解了脱贫后可能出现的懈怠心理,引领朔州扶贫走向了全新的工作轨道。
  在未脱贫的攻坚上,针对全市剩余的3个贫困村、4654人贫困人,强势攻坚连战连胜,特别是对贫困人口集中的应县,采取市级领导包县、机关单位联村、国企民企支持、项目资金倾斜、农技人员指导等强硬措施实施攻坚。
  在已脱贫的巩固上,按照“四不摘”要求,对3个摘帽县、253个退出村、17946户脱贫户、39817名减贫人,持续跟进、持续帮扶、持续支持、持续给力,帮助脱贫群众稳定走进小康社会。
  在整体工作提升上,采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提升基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提升内生动力,提升村容村貌,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为了将巩固脱贫成果提上重位。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万名机关干部深入贫困户跟踪回访行动。组织市县党政机关万名党员干部按照“四问三宣一推动”要求(问效、问需、问计、政,宣传理论、宣传政策、宣传典型、推动脱贫攻坚提档升级),进村到户全覆盖、见人见事谋真情、问题导向促整改、深入调研转作风。这次回访行动共有515个机关单位、9746名机关干部参与,回访脱贫户17946户,未脱贫户2280户,非贫困户8182户。收回回访问卷28408份。共梳理出问题10类403条,群众诉求22类1200条,征求工作建议10个方面120项,并将此项制度作为长效机制每年回访两次,从制度层面上解除了困难群众的顾虑,提升了贫困群众的满意度。
右玉精神写春秋
  右玉精神是时代的鲜明旗帜,是朔州的宝贵财富,更是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先后组织开展了“学用系列讲话、自觉维护核心”,“干部进村入企、真情排忧解难”、“当好施工队长、落实重点任务”、“时时对标一流、处处争当先锋”、“讲好右玉故事、塑造美好形象”等六次大型活动,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更增强了打赢全市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
  在右玉精神的感召下,全市党员干部迎难而上、担当使命,以“功成不必再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2017年右玉县实现了101个贫困村退出,5640个贫困户、11322名贫困人减贫。2018年6月3日至10日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组48名评估人员的严格核查,反馈意见时给予右玉高度评价。8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右玉县退出贫困县,8月8日,省政府公布全省右玉摘帽。
  8月10日,省委组织专题调研组就“新时代如何弘扬右玉精神”、“右玉脱贫后的发展定位与路径选择”,在朔州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省社科院院长、调研组组长李中元,从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潜力巨大、生态优势转化、前景十分诱人的角度,对弘扬右玉精神、巩固脱贫成果作了精彩的点评,指出了明确方向。
  梦想在远方,美好在路上。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贫困群众定会迎来充满希望的艳阳天,全面小康的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
 (雷福海  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