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平鲁区董四平脱贫案例

 

  夕阳西下,伴着几声清脆的鞭子声,一群羊有序地走进了羊圈,一个中年男人呵斥着几只撒欢的羊。这就是家住在凤凰城村的董四平,他曾经是村里的一个“羊倌”,现在成了养羊大户,发起了“羊财”。

  董四平,今年53岁,20多岁就开始给村里放羊,靠几个微薄的工钱养家糊口,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留下一个哑巴老母亲,董四平一直把老母亲照顾在身边,粗茶淡饭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着几年放羊攒下的工钱娶了个媳妇,为他生养了两个儿子后,因不能忍受家庭的贫困离家出走了,给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让这个本来就家徒四壁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花销也多了起来,这让董四平的生活贫穷到了极点,破瓦寒窑无法抵挡四季的风寒。凤凰城镇扶贫干部和村两委负责人对他的贫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深入他的家中详细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措施,为他量身打造脱贫方案。首先,从改变他的居住环境入手,整治了他的破窑旧院,修复了斑驳坍塌的院墙和破窑,装修了窑面,窑内墙壁粉刷一新,使这个农家小院从内到外干净整洁,再次有了家的温馨,给他向贫困挑战、走向新的生活打了一针“强心剂”。接下来,帮助他的孩子们享受了雨露计划教育扶贫政策,并且给老母亲办了低保,这些无形中给这个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让这个憨厚老实的中年男人心热了起来,手也动了起来。

  对他的帮扶,扶贫干部和村两委负责人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激发他的内生动力。“老董,你看家里孩子们都长大了,你还有一个老母亲,想让他们不再吃不饱、穿不暖,你得想想能做些什么事情来改变家庭贫困面貌,比如说你放了这么多年羊,有养羊技术和经验,是不是搞养殖什么的。”凤凰城镇副镇长张福海语重心长地疏导他。“张镇长,不是我不想干,你看我一分钱也没有,倒是想自己养些羊,没本钱呀,唉!”董四平无奈地说道。”扶贫干部和村两委负责人立马为他送去了4只高产羊,鼓励他发展养羊产业。因在前期为他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大家不再担心他因贫困把这个起家的“本钱”杀掉、卖掉。两年半多的时间里,他一方面继续当着村里的羊倌,一方面精心饲养着自己家的羊,并逐渐扩大着规模,由几只羊变成了一小群羊。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董四平尝到了养殖的甜头,收入和原来相比,由年均10000元增加到21800元。

  “没有精准扶贫,我这个家庭就没有今天。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过去了,几年前为了养家糊口,我为他人放羊,自从政府给了我4只羊后,给了我发家的本钱,我不仅为别人放羊,也为自己放羊,圆了我多年的养殖梦,过上了好生活。好!好!党好!”这个憨厚的汉子说出了心里话,到最后激动得只能说出一个“好”字,伸出一个大拇指。

  扶贫干部和村两委负责人在董四平迈出养殖创业的第一步之后,趁热打铁,鼓励他享受了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2017年,董四平又有了5万元的本钱,胆子也变大了,买了30只种羊,并且修缮了羊圈,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已经发展到了70多只羊,看着羊圈里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羊,董四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路过的村民大声吆喝着:“老董,发财了吧,你这羊规模越扩越大。”老董只会憨厚地笑,“今年你也养吧,羊行情不错,咱平鲁的羊肉好吃,活卖或杀了卖都好卖,外地来咱这儿收羊的人多,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说。”老董和有养羊意愿的村民蹲在羊圈旁打起了“发羊财”的主意。

  董四平从一个穷得不知所措的“羊倌”到村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干部们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最终实现了华丽的蜕变。他的脱贫经历证明了:精准扶贫更要精神扶贫,扶贫重在扶志,只有激发起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脱贫的加速度、注入脱贫的稳定剂,最终走上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