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锐出战 全力攻克贫困堡垒

  2019年是我省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决战决胜的关键一年。
  面对17个贫困县摘帽、41个摘帽县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紧盯短板弱项,持续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年度减贫任务顺利完成。
  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同比增长13.3%,高出全省3.6个百分点。剩余16个国定贫困县、1个省定贫困县可全部摘帽,剩余918个贫困村可全部退出,23.9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1%以下,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抓重点,集中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我省印发《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市县和省直部门联动排查摸底,省直牵头部门出台具体工作方案,指导市县逐村逐户查漏补缺,逐条逐项对账销号。“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按月通报、常态化约谈、年终考核,确保各类问题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
  攻难点,坚决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我省紧盯10个深度贫困县在内的剩余17个县脱贫摘帽,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打出政策、资金、项目、帮扶“组合拳”。政策重点支持,先后出台“若干意见”10条、“实施意见”21条、“通知”18条,“一县一策”量身定制共享政策和专享政策;资金重点倾斜,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0.84亿元、省级扶贫周转金安排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筹措3.64亿元用于扶贫;项目重点布局,全省退耕还林的29%、造林绿化的30.6%、光伏扶贫的19.6%、危房改造的38%布局深度贫困县;深化“六个帮扶”聚合力,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县际结对、企县合作、专业人才挂职、学校医院对口等帮扶举措再抓实,人才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集结。随着一项项超常举措的落地,我省减贫速度明显加快,攻坚深度贫困取得决定性进展。
  聚焦点,全力打好巩固提升主动仗。我省聚焦“五个重点”防范返贫风险,强化“五有机制”促进经营实体带贫益贫,深化“五有举措”扶贫扶志,抓好“四类村庄”贫困村提升,做实“四个不减”驻村帮扶,依据“四明确五规范”管好扶贫资产。我省顺应扶贫格局新变化,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所有摘帽县对照检查,自觉整改,巩固提升。
  目前,我省13985支驻村工作队、5万余名帮扶干部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千方百计为贫困村发展上项目,一门心思为贫困群众增收开门路,以帮扶工作精准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各项帮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省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山庄窝铺搬出来、荒山荒坡绿起来、陡坡耕地退下来、光伏产业亮起来、转移就业走出来、群众生活好起来,党群干群关系愈加密切,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三晋大地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特色产业挑起增收大梁

  12月24日,临县湍水头镇光裕堂村贫困户王全生的屋里温暖如春。“今年种了20亩谷子,比去年多了18亩,仅谷子收入就有3万多元,我挺满意的。”王全生和省农业农村厅驻村第一书记史向前盘点着一年来的收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年来,我省坚持产业扶贫根本路径,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不断完善“五有机制”,项目资金科技支撑保障有力,贫困地区脱贫产业快速发展,产销衔接更加紧密,龙头企业带动格局初步形成,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步伐明显加快。
  做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支持贫困地区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在贫困县创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23个、创建有机旱作示范县7个,形成隰县玉露香梨、大同黄花等一批有竞争力的脱贫产业,培育了一批龙头产业扶贫示范村和新型经营主体。
  做优乡村旅游新产业。全面推进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上线山西旅游扶贫地图。因地制宜推广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探索出了直接从事旅游经营、参与接待服务、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入股分红等多种旅游扶贫分配机制,贫困群众成为旅游扶贫开发利益共享的主体。
  做精电子商务新业态。全力推进贫困县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全面提升村级网点服务能力,延伸农产品网销上下游服务链。全省58个贫困县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电商服务覆盖贫困村6575个,带动贫困人口27.4万人参与其中。
  做大光伏普惠产业。光伏扶贫是我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产业项目。目前,总规模达到294.84万千瓦,扶贫收益发放15.37亿元,惠及8314个贫困村、34.57万余贫困户。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负责人对记者说:“各级各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产业扶贫支持,特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累计带动106.6万人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带来新生活

  12月11日,石楼县小蒜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爆竹声声、人头攒动,一派喜庆气氛。“今天是俺们村搬迁的大喜日子,大家伙儿都很高兴。原来的土窑洞烂得不能住了,十分不安全,这里房子新、采光好、交通方便,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善。”小蒜镇徐家峪村村民温芳汝高兴地说着易地扶贫搬迁给村民带来的好处。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省直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共同完成监管巡查、质量安全排查、部署就业帮扶等工作,各地破解搬迁难题,强化后续扶持,多措并举推进落实。今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
  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是整村搬迁的重点,我省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的“六环联动”办法,围绕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级帮扶干部把经济账、长远账、收益账、子孙账、资产账和兜底账给群众讲清楚、算明白,有效提高了搬迁对象精准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工程竣工率、搬迁入住率和群众满意度。目前,全省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已完成搬迁3344个,占比99.8%。
  7月22日,我省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现场推进会,将安置点后续产业纳入扶贫资金优先支持项目,各地创新机制体制,采用围绕住宅新区建设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集贸市场,拿出商品门面房建设扶贫车间等模式开发就业岗位,确保有能力、有意愿的搬迁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我们不仅要将贫困群众搬出来,而且还要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脱贫!”省扶贫办移民处处长姜晓武对记者说。
  截至11月底,集中安置点已实际搬迁入住35.5万人,入住率98.1%。全省易地搬迁13.1万户,已腾退拆除旧房10.2万户,腾退拆除率77.9%;已复垦旧宅基地7.4万户,复垦率56.5%。

“两不愁三保障”温暖百姓心

  “冬季是一些慢性病的高发期。本月我们下乡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慢性病的再排查,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办上‘慢性病证’,尽早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的益处。”12月25日,平顺县人民医院张伟中对记者说:“今天,我们有三支医疗小分队分别在龙溪镇龙镇村、虹梯关乡芦芽村及北秋房村进行健康诊疗服务。”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一年来,省直部门和市县联动排查摸底,明确工作标准,梳理任务清单,细化支持政策,逐村逐户查漏补缺,逐条逐项对账销号。
  在教育扶贫方面,省教育厅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建立省级监测机制,各市县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县一案”控辍保学,特别是10个深度贫困县落实精准控辍措施,应劝返529人全部复学,98个项目县“全面改薄”基本完成。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开展办学模式改革,控辍保学机制基本建立。
  在健康扶贫方面,省卫生健康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空白点“清零”行动,村卫生室1035所建设达标,为149个村配齐合格村医。规范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一站式”结算等政策,今年以来贫困人口住院52.9万人次,综合报销比例近90%。
  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我省针对部分地区饮水安全指标不达标的实际,采取更换水源、安装水质处理设施、移民搬迁等方式因地制宜解决水质问题。全年建设工程4604处,巩固提升406.2万人饮水安全条件,21.9万人饮水安全指标不达标的问题得到解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万人。
  省扶贫办老区站站长樊彩英说:“今年以来,教育、卫健、住建、水利等‘两不愁三保障’任务涉及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资金、项目向贫困县倾斜力度,确保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