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共安置建档立卡户2283户5899人,同步搬迁15户51人,共涉及山阴县、应县、右玉县3个县。山阴县安置建档立卡户97户211人。集中安置点1个,集中安置79户164人,分散安置18户47人。应县安置建档立卡户1002户2704人,集中安置点11个,集中安置1002户2704人。右玉县安置建档立卡户1199户30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84户2984人,同步搬迁人口15户51人,集中安置点11个,集中安置1018户2461人,分散安置166户523人。

  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3个县积极落实易地移民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对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其他分散安置点统筹规划、分类施策,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提升搬迁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精准定位快起步。在圆满完成了“搬得出”目标任务之后,立即把“贫困群众搬迁入住新居后,如何尽快融入新环境、实现新发展”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稳得住”建机制、强基础,抓管理、优服务;围绕“能致富”建工厂(车间)、保就业,抓产业、稳增收,全力以赴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右玉县研究出台了《右玉县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地落实。山阴县玉井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完成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为目标,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基础配套渐完善。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保障安置区水、电、路、网、污等基本居住生活条件,合理规划配套建设安置区便民生活超市等公共服务场所。右玉县结合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考虑长远发展,对各安置点供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供气供暖等设施提档升级,确保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山阴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集中安置点玉马小区环境好,吃水方便,小区的设施也非常完善,有幼儿园、金融服务站、红白理事会,还有各种超市、饭店。

  三是就业创业强保障。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落实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扶贫就业基地,并结合联村光伏电站收益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右玉县依托工业聚集区吸引搬迁户就近就业,多渠道寻求、搭建平台,确保“ 进得来、留得下”,“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真正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山阴县玉井镇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劳动就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劳动就业培训。

  四是产业扶贫重“造血”。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支持搬迁群众就近入企、入社、入园,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对一些扶贫车间、企业等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带贫能力有限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等各项工作,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确保了搬迁群众能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持续稳定发展,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 ”的目标。山阴县新建特色油坊加工项目,与山阴县华轩食用油加工厂合作,以加工胡麻油特色产业扶贫收益助推易地搬迁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每年收取租赁费4.2万元,易地搬迁户年人均收益256元。右玉县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800人以上安置区提升、新建一批配套扶贫车间、产业园区等,支持小微型安置点发展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全力以赴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拟投资20万元在紫林苑集中安置区建设一家扶贫车间,专门编制柳筐。

  五是落实政策兜底线。落实好社会兜底保障,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排查核查,完善后续帮扶明白卡等各类扶贫档案资料。右玉县建立健全动态排查、风险预警、救助保障和稳定脱贫“四项机制”,全面摸清底数和返贫风险点,落实好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等工作,坚决守牢返贫致贫底线。山阴县玉井镇、下喇叭乡从易地搬迁工程质量安全情况、易地扶贫搬迁住房质量安全情况、集中安置区产业就业保障情况、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培训就业情况、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情况、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村)治理情况、“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排查。应县建设了白马石乡特困户安置中心,集中安置了全乡易地搬迁五保户196户206人。该中心设有日间休息室、娱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室和配餐室,并配套澡堂、食堂、活动室、健身广场、集中供热,为特困老人休息、娱乐、就餐、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