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农牧研究所朔州基地锚定农牧业科技创新主线,以“校地联合”为纽带,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通过“共建平台、共攻难题、共享成果”的创新模式,精准破解农业发展痛点堵点,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从试验田到丰收田,从杂粮杂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落地见效到54个玉米品种集中展示比拼,走进朔州红旗牧场的高标准生态农牧示范基地,一处处充满科技感的试验田宛如一座“农业科技展览馆”,为农户集中呈现新品种的优良特性与新技术的应用成效。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农牧研究所朔州基地目前引进并培育玉米、豆类、牧草等500多个品种,正通过系统化的观测与科学评估,筛选出最适配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朔州红旗牧场作为核心示范田,一共500亩,主要针对玉米提单产、杂粮杂豆水肥一体化、一年两季等开展了试验示范,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为当地起到引领作用。
种植户范耕蓉说:“多个玉米新品种都在一个基地里,能够清楚看到哪个品种好,这样可以为下一年选好品种,多打粮。”
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农牧研究所朔州基地充分挖掘本土优势种子资源,通过优质品种试验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宜机械化种管收的高性能品种。同时,基地深度探索作物间套作新模式,持续拓展试验项目,培育壮大区域优特精原料基地,构建起“高校团队+本地平台+转化基地”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体系,加速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成为助推当地农牧业提质增效的“新高地”。(罗文平 张小菊 李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