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第47个植树节,山阴县组织开展了2025年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生态建设再添新绿。在植树现场,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扶正树苗,有的则忙着提水浇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近年来,山阴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修复、资源保护、林业安全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厚“绿色家底”,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生态修复 筑牢绿色屏障
“我们严格按照挖大坑、栽壮苗、浇透水的标准作业,确保栽一棵活一棵。”山阴县广武镇书记李峰介绍。村民们两人一组,补植补造工作有序进行。通过精准补充缺失苗木,开展人工促进整地,建设围网和碑牌,采用科学的抚育间伐、树种更替等措施,可以有效优化林分结构,提升生态功能。
山阴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修复+监管”双轮驱动模式,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2024年圆满完成省级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封山育林与晋北风沙源退化林修复工程,覆盖全县7个乡镇。实施“三北”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巩固防沙治沙项目以及草原修复、封山育林项目,为全县生态安全筑牢了坚实屏障。
资源保护 严守生态红线
“世界森林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举办法律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线上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林区群众、社会公众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对公益林管护员开展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知识培训,提升森林质量与管护水平。
为了进一步保障生态安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山阴县在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领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防控网络。将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疫情监测任务细化分解至每位护林员,组织开展多项专项调查,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与信息报告制度。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实施分区精准治理,成功遏制了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确保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处于轻度发生状态,累计防治面积达9400亩。在检疫执法方面,扎实开展“护松2024”和“护绿2024”行动,建立了跨区域调运种苗检疫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从种苗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到落地复检的闭环管理,确保了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把控。在秋冬季防火卡口加强人员值守,严禁火种带入,严格执行扫防火码登记。利用17个高清摄像头对重点林区24小时全覆盖监测,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明确职责 保障林业安全
为了有效检验和提升应对森林火灾的实战水平,确保森林资源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阴县组织开展了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演练严格按照实战标准,对灾情上报、现场扑救、事后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流程实战化演练,做到了快速出击、科学扑火。整个演习过程紧张有序、配合密切,提升了应急队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山阴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林业生产中的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在日常监管中,加大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检查力度,重点检查林区工程建设、野外用火、森林防火等关键环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进行跟踪督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武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