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政办发〔2010〕13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驻朔各有关单位:
市质监局制订了《朔州市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朔州市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质监局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0〕56号)精神,为了尽快实现全市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决定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三个突出”(突出预防为主,突出加强监管,突出落实责任)、“三个加强”(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加强组织协作),推进“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在巩固2009年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成效基础上,按照深化、巩固、提高的要求抓反复、反复抓,通过继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推动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使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改善,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继续保持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良好的态势。
二、组织领导
为了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成立朔州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对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全市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中的有关问题;负责专项整治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
三、专项整治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整治的范围:全市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指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气体充装单位)。
整治的主要内容:对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是检查各特种设备生产和气体充装单位是否按照《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朔政办发〔2009〕29号)中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分类整治。一类企业是否关闭到位,是否对存在反复的企业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二类企业是否真停真整。整改无望的是否实施了关闭,整改达标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恢复验收,并持续保持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条件;三类企业是否落实了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承诺内容,按照法规标准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2010年要在以下方面进行重点整治和检查:
(一)安全生产“十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推行法定代表人承诺制、安全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职工培训、安全管理职责到位、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等情况。
(三)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政府班子成员、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领导“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安全监管“三落实”(落实监管部门、分管领导、监管人员)情况。
(四)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和事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事故查处、结案及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处理情况。
(五)安全监管网络建设情况,开展“安全乡村(社区)创建活动”情况。
(六)特种设备安全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专项整治的方法步骤
2010年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要在2009年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全面自查自整,县、区政府组织检查,市行业主管部门垂直督导”的方式进行。从本方案下发之日起至2010年11月底,共分四个步骤:
(一)安排部署专项整治工作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单位要根据市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的总体部署,成立各专项整治领导组,制订本地、本单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配齐工作人员,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做好专项整治安排部署工作。县、区级方案要报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要通过召开会议、发布公告、媒体宣传等形式,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了解和掌握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
(二)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
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行业标准等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自查自整方案,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对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整改情况要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三)县、区级政府检查
在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整的基础上,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本行政区内排查出的一类、二类、三类企业进行检查。检查比例为:一类企业100%,二类企业70%,三类企业50%以上。
(四)督查指导、“回头看”再检查
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将组织督查组对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抽查一半以上的县、区,每个县的一类企业抽查率不低于30%,二类企业抽查率不低于20%,三类企业抽查率不低于10%。
各县、区要在10月底完成“回头看”检查。重点是跟踪抽查一类企业的取缔关闭和二类企业重大隐患整改情况,检查督查中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市对县、区的工作要进行“回头看”再检查,在11月底完成。
各县、区要将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情况总结材料于12月5日前报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巩固2009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好本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隐患排查,加大隐患治理投入,全面排查和整改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责任落实、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排查2009年专项整治工作的遗留问题,确保不留死角,切实取得深化、巩固、提高的效果。
(一)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责任主体,必须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1.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专项整治工作机构,制订方案,动员全体员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排查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大对本单位重点部位日常巡查的力度,确保做到动态管理。
2.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隐患治理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要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晋政发〔2008〕30号)的要求,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3.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进行监控和整改。
(二)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监管责任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督指导主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组织、监督、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责任制考核工作,认真查找安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整改,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同时,要将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明察暗访,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各县、区财政要专门列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所需经费,对专项整治工作所需经费要认真核算,及时到位,保障专项整治所用车辆、设备和人员费用,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要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齐抓共管,攻坚克难,形成合力。
3.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事故责任人及各责任单位处理决定落实情况的检查,建立健全较大以上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档案,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人处理落实情况的收集归档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改督办力度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经常性检查,对发现的重大隐患要根据情况责令企业全部或局部停产进行整改,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做到治理目标任务、治理方法措施、治理经费物资、治理机构人员、治理时限要求、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六落实”,做到企业分管领导、整改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 “三落实”。要加强对隐患整改的过程监督,实行跟踪问效、问责。对整改无望、拒不整改或逾期未能按要求完成整改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发现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按规定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未制订隐患治理方案的生产经营单位,要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四)进一步加大打“三非”、反“三违”工作力度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打击“三非”行为,对发现的“三非”企业,要依法取缔,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督促和引导企业严格纠正“三违”现象,消除事故隐患滋生根源,对存在“三违”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要责令其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罚。
(五)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专项整治长效机制,实现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事故隐患。要建立隐患登记和销号制度,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对隐患分布和治理情况登记建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深化,取得实效,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
各县、区每月20日前要将三类企业“三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当月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书面材料及其电子版报送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
联系人:黄峥文 徐宇宏
联系电话:0349-2288156
邮 箱:xyh5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