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朔州市旅游投资发展报告
朔州市旅游局局长 李志斌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的代表,是一项关联较高的综合性经济文化产业和创汇性朝阳产业。朔州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目前规模较大、有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景点共80处,且这些景区景点大多处于前期开发阶段,有着极大的投资发展空间。本文在认真调研2012年朔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旅游投资情况的基础上,探究了全市旅游投资的总体规模、主体结构、资金流向、区域特征、业态分布等特点,分析了当前旅游投资的总体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朔州旅游投资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发展对策。
一、2012年朔州旅游产业与旅游投资情况综述
(一)朔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经济方面,发展态势强劲,综合效益显著提升。2012年1-10月份,朔州市共接待国内游客610.16万人次,同比增长27.58%;国内旅游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37.86%;接待入境游客56801人次,同比增长24.64%;旅游外汇收入1937.17万美元,同比增长37.2%;旅游总收入57.27亿元,同比增长37.83%。五项经济指标平均增幅33.02%,旅游总收入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92.52%,比上年同期占全年计划的比提高2.19个百分点,预计今年确定的发展目标能够圆满完成。
宣传促销方面,一是组织国际、国内宣传促销活动效果显著。6月份,由市委书记、分管副市长带队组成的访美代表团,在美国纽约举办了朔州市招商引资及旅游宣传推介会。制作了《塞北新城、幸福朔州》、《中国朔州》等中英文宣传资料和光碟,设计了突出朔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全面宣传了朔州的优势旅游资源,使朔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高。5月份,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重新整理制作了中英文《旅游招商手册》和《朔州旅游》宣传手册,设计印制了图文并茂的《朔州游记》笔记本和便携式软皮本,制作了《晋善晋美•朔风朔韵》宣传折页和光盘,包括旅游扑克、旅游棋等宣传资料和纪念品深受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喜爱。期间,累计发放资料两万余份,起到了良好宣传效果。8月份,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获得“优秀组织奖”和“最佳创意奖”两项殊荣。会后,有多家外地旅行社来电咨询朔州旅游景区接待情况及“地接游”业务。9月份,朔州市在广州举行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约36个项目。同时,在会上以图文展板、现场推介的方式很好地宣传了朔州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二是大媒体宣传,树品牌形象。今年春节、元旦期间投资38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山西卫视等黄金档栏目,播放朔州旅游宣传片,全方位塑造朔州旅游品牌新形象。三是各项节庆活动精彩纷呈。5月份,朔城区在崇福寺广场举办“中华边塞之都•马邑文化节”、“四月八庙会”大型佛事活动。8月份,全市举办首届青年车手汽车场地越野赛。右玉县举办第三届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并组织摄影大赛、剪纸大赛、全国马术锦标赛等活动。平鲁区举办第三届平鲁门神旅游文化节,并组织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暨国际摩托车极限挑战表演赛。山阴县举办首届奶牛选美大赛,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9月份,全市举办首届山西省工美博览会暨朔州精品陶瓷展及第二届花卉展。山阴县举办首届边塞文化周,这些活动和展会的举办有效提升了朔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朔观光旅游。
旅游建设、行业管理方面,一是重顶层设计,指导朔州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3月份,由分管副市长组织,邀请10余位国家顶级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召开朔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专家座谈会,为朔州市旅游业发展把脉支招,有效地指导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同时,市旅游局与北京大学博雅方略规划设计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指导策划朔州旅游重大课题,为朔州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并完成了《朔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编制工作,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二是继续开展旅行社创A,酒店创星,景区创A的“三创活动”。市旅游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旅行社创A、酒店创星、景区创A活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全市旅游行业经营管理工作。目前,全市有4A级景区2家,桑干河湿地公园景区、金沙滩景区申报3A级景区已进入验收阶段。10月份,根据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市旅游局对不符合星级饭店标准的三星级饭店怀仁国利宾馆,二星级饭店山阴县佳联宾馆、应县金城宾馆取消星级饭店资格,目前全市有星级饭店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4家,三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发展到1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际旅行社分支机构2家,持证导游143人。三是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市旅游局与市国土资源局建立联系,进一步丰富朔州旅游政务网、资讯网的旅游资源数据、旅游服务数据,计划增加电子地图、虚拟旅游等多媒体数据功能。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推进中,完成后将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四是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根据省旅游局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12家旅游咨询服务点,在游客聚集区域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等公益服务,增强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五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完成了对180名导游人员的年审及培训工作,并建立导游人员信息库。7月份,市旅游局与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导游大赛,为提升导游员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平台。
旅游安全方面,继续推进旅游安全“三项行动”和“三落实”,在春节黄金周、“清明”小长假、端午小长假、“五一”小长假、国庆黄金周等重要时段前夕,市旅游局都要联合市安监局,开展旅游市场环境和安全专项整治检查活动。8月份,山西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抽百人查百案工作总结会在朔召开,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姚十保,省局及各市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会议,对做好朔州旅游市场规范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9月21日,朔州市召开中秋、国庆假日旅游暨安全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两节旅游安全及旅游接待工作,并与全市旅行社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9月24日,由市人大常委会部分常委组成的专项工作检查组,对全市旅游行业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加大对旅行社及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力度,有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10月份,市旅游局根据全省旅游安全相关文件精神,确保“十八大”期间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稳定,开展了旅游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对发现的旅游合同不规范、超范围经营、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零负团费等违规经营行为和不落实安全规定、安全责任的行为及时通报查处,整改率达到100%。此外,要求全市旅游企业每周按时报送服务质量监督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理分析。并借全市法制安全宣传活动、中国旅游日活动之机,开展安全知识咨询、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增强游客安全意识,确保了旅游市场秩序的安全稳定。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发生任何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二)朔州旅游投资概况
1、旅游投资总体规模
目前,朔州市涉旅投资建设项目45个,总投资146.6亿元,占全市重点工程投资总额的5.33%。2012年计划投资51.61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56.48亿元。其中,交通道路方面的涉旅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3.91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2.41亿元,完成投资1.15亿元。农林水牧方面的涉旅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12.88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8.86亿元,完成投资7.18亿元。城建环保方面的涉旅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34.8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13.3亿元,完成投资13.93亿元。酒店商贸方面的涉旅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55.33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14亿元,完成投资24.75亿元。文化体育方面的涉旅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2.07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2.07亿元,完成投资1.22亿元。旅游景区开发项目22个,总投资37.61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10.97亿元,完成投资8.25亿元。从项目个数来看,各类旅游投资项目数量最多,占总量的48.9%,其次为农林水牧、酒店商贸、城建环保、交通道路、文化体育。从投资规模来看,酒店商贸的投资规模最大,占总量的37.7%,其次为旅游项目、城建环保、农林水牧、交通道路、文化体育。
2、旅游投资区域特征
目前,全市涉旅投资项目涉及市直跨区域及两区四县。其中,市直跨区域共4个项目,2012年完成投资2.15亿元;朔城区共11个项目,2012年完成投资23.47亿元;平鲁区共7个项目,2012年完成投资0.91亿元;山阴县共7个项目,2012年完成投资1.17亿元;怀仁县共8个项目,2012年完成投资18.53亿元;应县共3个项目,2012年完成投资3.89亿元;右玉县共5个项目,2012年完成投资5.34亿元。县区中,朔城区铺开的项目最多,投资的规模最大,占投资完成总量的41.6%。
3、旅游投资主体结构
目前,全市涉旅项目投资来源主要为政府和国有、民营企业。政府投资项目37个,占总量的80.4%,投资额61.47亿元,占总投资的41.9%;主要用于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项目9个,占总量的19.6%,投资额85.33亿元,占总投资的58.1%;主要用于宾馆、商业区、购物中心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其中用于景区开发的投资占企业总投资的35.2%。从投资企业的类型来看,主要来源于转型发展的能源类企业和房地产等民营企业,如中煤金海洋集团、山西万豪公司、山西华北皮革城发展有限公司、大同广社房地产开发公司等。
4、旅游投资资金流向
全市45个涉旅游投资项目用于景区开发的项目共18个,投资总额52.94亿元,占总投资36.1%;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共17个,投资总额36.26亿元,占总投资的24.7%;用于服务设施建设的项目共10个,投资总额57.4亿元,占总投资39.2%。
5、旅游投资业态分布
全市45个涉旅项目中,交通道路、博物馆、体育馆等综合类景区项目11个,2012年完成投资2.88亿元;湿地公园、植物园、度假村、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休闲度假类景区项目13个,2012年完成投资11.2亿元;古城、古塔、古堡等历史文化类景区项目10个,2012年完成投资3.62亿元;采摘、种植等农业观光类景区项目2个,2012年完成投资1.93亿元;宾馆酒店类项目6个,2012年完成投资13.15亿元;旅游购物类项目1个,2012年完成投资11.6亿元;旅游演艺类项目1个,2012年完成投资0.64亿元;旅游地产类项目1个,2012年完成投资11.48亿元。
二、朔州旅游投资特点及问题分析
(一)旅游投资特点及总体形势判断
1、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旅游投资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备受关注的投资热点。
2、合力兴旅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共识,朔州旅游业逐步形成与交通、农业、水利、城建、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3、煤炭企业和一批依靠煤炭起家的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投资旅游热情高涨,投资力度大。
4、全市旅游投资以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为主,占总投资的63.9%,建设旅游强市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趋于完善。
5、旅游投资项目类型呈现多元化,除传统的历史文化类景区项目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类景区项目投资规模不断增大,目前在项目数量以及投资额度上已经大幅超过历史文化类项目。
6、旅游投资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涉及旅游地产、旅游购物等新业态项目。
(二)旅游投资主要问题分析
1、各级政府对旅游投资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配套资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旅游投资的资金流向主要集中于景区开发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对宣传促销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依然不足。
3、目前旅游景区开发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没有市场主体,市场化调节投融资供需的取向与传统的行政控制之间的矛盾,限制着社会资本对旅游市场的进入。
4、民间投资主观性强,具有一定盲目性、不均衡性,存在流向单一,重复性建设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等弊端。
5、大旅游、大市场的观念还未成熟,旅游业区域合作、部门联合开发的市场取向与行政管理体制、地域行业的分割之间的矛盾,限制着大规模旅游投资项目的发展。
三、2013年朔州旅游投资预测
(一)投资规模总量预测
近年来,全市旅游投资不论在投资规模、投资项目数量、还是在投资增速上都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总体预测,2013年,全市旅游投资在今年基础上约增长25%左右,实际投资规模预计在180—200亿元左右。根据已掌握的“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双百亿四十六大旅游项目”的发展目标,目前旅游项目个数已基本达标,预计2013年可提前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
2、投资热点领域发展预测
下一步,全市投资方向仍以景区开发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为主,投资业态以自然生态、休闲度假类项目、宾馆酒店类项目为主,但旅游工业品、纪念品生产研发、人才培养、营销推广、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旅游地产等领域将逐步形成投资热点。
3、旅游投资总体结构预测
目前,在全市积极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打造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的进程中,旅游产业与文化、文物、城建、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产业、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预计2013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涉旅项目投入,支持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煤炭、房地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也将持续加大对全市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四、推进全市旅游投资工作的措施研究
(一)推进旅游投资工作的主要措施
1、做好对市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效果。
2、加强统筹协调和培训工作,指导各县区做好对项目的策划包装,从发改、财政、文物等多个渠道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
3、建立完善全市旅游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对各县区、各部门旅游投资和项目统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不断增强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指导下一步工作。
(二)对旅游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议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改革观、市场观和竞争观,增强项目意识,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投资管理力度。要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改革,促进旅游投资工作科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1、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充分发挥朔州市旅游产业领导组的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牵头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县区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项目资金争取、资源开发建设、对外宣传推介、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
2、创新机制体制
一是改制。要坚持保护第一、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有效保护与适度开发相融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模式,整合文物、农业、林业、水利景区或资源,变多头分散管理为集中统一管理。鼓励各类景区通过租赁、拍卖、转让经营权等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在国家文物保护政策范围内,推动景区点由行政事业单位向企业改制,走自主经营的市场化路子,并在此基础上,以龙头景区点为依托,组建龙头旅游企业,盘活我市的旅游资源,带动景区周边以至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引进。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坚决打破区域、行业界限,鼓励、支持并大胆引进市外、省外优秀旅游企业进入本市,实现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旅行社,在朔州设立分社或开办旅行社,把更多的游客吸引到朔州;继续引进全国有实力的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共同经营我市大型宾馆酒店;只要一方百姓能得到实惠,能发家致富,可以采取托管、承包、租赁、合办等方式推进景区景点的开发、经营和管理,让有资金、有客源、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来盘活我市的旅游资源,经营我市的景区景点。
三是转型。积极倡导和支持其他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房地产业的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参与旅游景区点的企业改制,参与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投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商品开发营销等,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