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机遇 创造朔州未来

  --关于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讲话精神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提出的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发展方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具有多元战略目标的伟大构想、宏大战略,也是中国面对世界发展新难题作出的坚持互利合作、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回答。

  一、顺应时代潮流,构建命运共同体

  曾经推动经济繁荣、促进和平发展的全球化正面临着一系列挫折和质疑。“二战”结束迄今的七十余年,全球化开启了人类有史以来经济最为繁荣、整体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对立,阶层撕裂、文化冲突、种族矛盾在各国都有所加剧,进而演变成为经济衰退、地区局势动荡、恐怖主义蔓延,基于贸易保护政策的孤立主义、民粹主义在部分国家占了上风,英美两国作为近现代和当代全球化的旗手与推手,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社会潮流和政治动向,并且还有可能向其他西方国家蔓延。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打造“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解决世界面临的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尤其是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能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合作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平等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兼容性问题、公益性问题。

  “一带一路”将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蔓延正在对中国造成威胁。 “盗贼出于贫穷”,世界上很多地区、国家之所以冲突不断,既有历史的、政治的原因,更根本的是经济落后、发展无望。中国希望运用自身经济建设的经验,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互联互通,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同时增进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文化交流,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分裂势力。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消除贫穷落后、冲突混乱,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

  “一带一路”将有助于缩小世界贫富差距、发展差距。 “一带一路”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正是被全球化潮流所忽视、没有享受到发展红利的地方。“一带一路”将充分发掘这些地方人口、资源、市场的潜力,帮助他们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缩小世界贫富差距、发展差距,从而帮助解决全球化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推动全球化重入正规。

  “一带一路”将有助于构建多元化世界金融新格局。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持,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推动。人民币也有望通过政府间协议,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货币。国际化的人民币将为世界各国外汇储备、贸易结算提供更多选择,为促进世界金融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之路,又是文化交流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和繁荣。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带一路”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和需要比过去有增无减。只有交流、融合才能增进了解和互信,共同发展的根基才能稳固,才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全球化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的文化是和平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她的传播曾在人类社会文明并不昌盛的初期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带去和平与互信,也必然能为21世纪的世界带来繁荣与稳定。

  二、深化对外开放,应对全新挑战

  “一带一路”将有助于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而中国经济发展将带动世界经济发展。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不振导致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持续处于产能过剩、不断调整的状态。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相对于中国所拥有的强大生产能力来说,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全球市场旺盛的需求。“一带一路”恰恰能够提供广阔的市场,消化产能,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促进落后产能转移淘汰、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实现中国经济新的飞跃。

  “一带一路”将有助于中国降低对海运航线特别是马六甲海峡航线的依赖,从而减少海运沿线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对于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威胁。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10万多艘,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对于日本、中国、韩国,都是最主要的能源运输通道。而海盗、恐怖主义以及国家间冲突严重威胁着这一“海上生命线”。“一带一路”建设将开辟新的能源等战略物资运输通道,为中国应对海运咽喉要道被封锁的潜在风险提供新的菜单。

  “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在海洋型经济主导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区位交通条件、人文条件、政策环境等均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区,再加上传统增长模式的路径锁定效应和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区域竞争的日益加剧也挤压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中西部地区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中西部地区有望迎头赶上,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物流,打造外向型经济,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

  “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加强西部边疆安全治理。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将成为命运共同体与安全共同体,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安全治理合作,从而推动西部边疆安全治理的国际合作,形成安全治理的合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跨国走私与毒品交易、非法移民、政权颠覆、网络攻击、民族宗教冲突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

  三、坚持统筹谋划,规避争端风险

  “一带一路”顺应趋势、大受欢迎、前景广阔,但也要看到“一带一路”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困难,具体实施仍然需要付出多方面的努力。

  一是减少消除对中国倡议的疑虑。“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国家战略,意图很清楚,就是实现合作发展,共同受益,但是,有些国家并不这样看,有些人甚至把它作为中国的扩张主义战略看待。有些国家即便口头表示支持,实际参与上也是非常谨慎,甚至采取平衡的策略。因此,中国不仅要重申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还要明确“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具体规则,更要做好示范工程,体现中国的胸怀与担当。

  二是规避化解争端与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些局势动荡,有些地方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猖獗,甚至时有武装冲突发生。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沿线国家局势的深度预测研判,做深入细致的应对预案,避免因局势变动而使建设项目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当地的安全合作,共建反恐、反极端势力的合作机制,对大通道、大项目的安全要有常设的安全保卫机制,信息收集和通报机制,全力保障投资安全、人员安全。

  三是减少避免投资风险和损失。“一带一路”是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而且涉及很多投资巨大的长期项目,整个建设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方能见大成效,要有长期规划。作为投资方,中国企业要算大账,即战略账、发展账,也要算小账,算投资效益等,这样才能保证“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取得成功。

  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历史机遇,创造朔州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对山西进一步扩大开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彰显晋商精神作出了明确指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然要求我们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将朔州优势与“一带一路”的指导方针和内在需要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朔州力量,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朔州转型跨越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一是找准定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是我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山西省不会缺席也不能缺席“一带一路”建设。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出发,廓清认识,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既要认识到“一带一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要服务大局,积极参与,更要认识到“一带一路”对于山西省、对于朔州市是一次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发展的千载难逢的良机,要主动全方位参与。

  二是活用政策,合作共赢。要充分利用我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目前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形成了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粉煤灰综合利用、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产业集群。目前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板块成长效应突出,国家对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推进,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朔州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走进沿线国家,为推动当地工业发展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当地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三是搭建平台,激发活力。发展外贸,关键在于找准海外需求与内部优势的结合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且发展需求、经济结构与山西、朔州产业结构和技术基础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政府要着重从搭建平台的角度,以组织优势企业、晋商社团协会赴沿线国家考察洽谈等形式,迅速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特别重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小的项目做起,发挥民营企业互帮互助、抱团能力强的优势,在进一步做强做大国企的同时,也要培育优势民营企业,促进产业转型。

  四是创造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山西省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有着不可替代的陆路枢纽功能,只要规划建设得当,“不东不西”的地理区位劣势完全可以转化为区位优势。对朔州来说,包头至阿斯塔纳的中亚班列,乌兰察布至俄罗斯的中欧班列,西安至德国汉堡中欧班列的开通都将为朔州的特色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另外准池线的开通,将打通朔黄铁路和大秦铁路南北两大运输通道,直达出海港口,形成强劲的运输能力。朔州要抓住机会,积极协调神华公司,发挥企业运力,创造区位优势加快发展。

  五是建设内陆港,拉动经济增长。平鲁内陆港项目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意义重大,充分发挥内陆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把对外开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是建设以煤炭交易为主的内陆港,同步搭建煤炭交易信息平台、物流金融平台、交易结算平台。二是建设综合内陆港,实现煤炭伴生资源、小杂粮、中药材、煤化工、新材料等非煤大宗商品的外销,推动伴生资源就地转化,助推陶瓷、耐火材料等高附加值生产加工企业发展。三是建设综合保税区,连接内蒙、新疆、外蒙、东欧,打通蒙古资源通道,促进京津冀产品进出口发展,承接“一带一路”东部产品内销,实现集保税、加工、物流、港口功能于一身,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六是要发挥产业优势。朔州作为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国第三大产煤市,在完成京津冀供电保障任务之余,要积极寻求签订向西部输电输煤合同的机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很多中亚、西亚国家属于资源、能源富集地区,朔州煤电企业在煤炭开采、煤机维修等领域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实力雄厚,要主动出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开发。朔州陶瓷产业比较发达,有很多专做出口的陶瓷企业,要支持、帮助企业扩大面向中亚西亚的产品出口,培育优势品牌、龙头企业,推动我市成为北方最大的陶瓷产业出口基地。中亚西亚穆斯林国家人民喜食羊肉,抓住 “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牛羊肉出口。积极推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领头雁”工程和核心区建设,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吸引知名加工企业落地朔州。积极推动“右玉羊”地理标志的申请、使用、品牌建设。要重点扶持出口能力较强的企业,如应县老万锅炉、三元炭素、亨特耐火材料、晋坤矿产品、环宇净化材料、嘉吉陶瓷、尊屹陶瓷、伊索莱特宝杰耐火材料、诺成制药、晋利糖果、吉呈生物、博达瓷业、图远实业、赛瑞谷物、金能世纪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做大做强,扩大出口。

  七是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朔州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舞台,华夏文明与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文化元素在这里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区域内长城、烽火台、军堡众多,每一处遗迹都是民族大融合的见证。这里有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时建的广武城、应县木塔、崇福寺,并有集298座汉墓的全国最大汉墓群和保存较完整的明长城,边塞文化、古战场文化、游牧文化、民族交融文化、佛教文化在这里共生共存。右玉精神也是当代朔州的文化名片之一,经过60多年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地改善生态,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铸就了新时代伟大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右玉的成功经验也可供地处亚欧腹地的许多沙漠化地区借鉴,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朔州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加强大学、智库与沿线国家大学智库人文交流与合作,以旅游、文化交流的方式增加对外交流,推出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朔州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名片。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融入,善于把握,苦干实干,搭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加快推进“两大任务”、奋力走出“五条新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朔州未来。

  

朔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赵金山

  成员:罗成业 乔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