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通威太阳能在其官网公布最新电池片价格,182mm、210mm的单晶PERC电池价格分别为1.07元/W、1.06元/W,较10月25日报价分别下跌19.54%、20.3%。继上周硅片价格“熔断式”下跌后,光伏电池片报价也大幅降价。组件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利润有望向运营商转移。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进入降价通道,组价价格也表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运营商采购成本有所降低,目前组件企业对外报价大部分维持在1.85元/W左右。同时,硅料产能预计2022Q4进入批量投产期,伴随其产量逐步增长,光伏产业链有望走出持续性降价行情。

据悉,光伏电站是指一种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属于光伏产业链下游,同时也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统计,2021年国内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0656万千瓦,同比增长20.9%;2022年1-11月国内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7202万千瓦,同比增长29.4%,预计未来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继续增长。

同时,由于光伏装机需求量不断增加,根据CPIA等机构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中枢在220GW(+30%)、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中枢在80GW(+45%)。另据能源局数据显示,国内光伏在建量达到121GW,预期2022年内可实现新增装机量108GW(+95%)。

从市场动向上看,年底的价格战最先由硅片大厂打响,硅料、硅片相继降价,中游的电池环节也持续削价。12月23日,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分别更新硅片价格,全线降幅均超过20%,这是两家厂商继10、11月后做出的第三次价格调整。硅料龙头为何如此频繁地做出价格调整?据SMM了解,造成国内硅片价格走跌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电池片由于技术转换、前期利润有限等原因扩产速度相对较慢。据该机构统计,截至目前,国内硅片产能约为584GW,反观电池片产能约为500GW。硅片与电池片供需的错位造成了硅片供应过剩,进而导致了硅片价格的走跌。这同时也波及到产业的中下游厂商被迫调整其材料价格。

据相关研报表示,组件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利润有望向运营商转移。硅片产能超配带动价格下跌,光伏上游进入降价通道,截至2022年12月14日,单晶166、182、210硅片周均价分别达到5.60、6.15、8.10元/片,环比分别下降6.35%、11.51%、10.60%,相比于10月末降幅分别为11.18%、22.07%、19.27%。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进入降价通道,组价价格也表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运营商采购成本有所降低,目前组件企业对外报价大部分维持在1.85元/W左右。同时,硅料产能预计2022Q4进入批量投产期,伴随其产量逐步增长,光伏产业链有望走出持续性降价行情。光伏产品价格继续呈现快速下跌趋势,尤其是硅片环节跌幅显著。考虑到阶段性需求走弱、产业链价格下降预期和库存跌价风险,供应链存在买涨不买跌情绪。2023年,产业链价格下行将会带来电站开发内部收益率提升,光伏电站装机尤其是地面电站需求有望高增。(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