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通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办法抓好乡村振兴,实现无缝对接、有效衔接。平鲁区多向发力在推动从“脱贫村”到“振兴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产业+就业”联合造血一是打好“产业牌”,激活增收致富动力引擎。按照“一村一能人、一村一项目、一村一品牌”的思路,结合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开拓生态、文化、农业多业态发展路径。围绕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全国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中国杂粮强市“三区(市)”建设等优势,以小杂粮为基础、兼顾中药材、草畜并重,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做大做强草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具有平鲁浓厚乡土气息的品牌产品。围绕“一路一河”地理优势,借力长城品牌战略在长城沿线4个乡镇和桑干河周围8个乡镇整合土地,集中连片建设兼具食用、加工、观赏功能的农业观光旅游带建设;让贫困人口带着土地、资金、产品进基地、进企业、进市场,形成以休闲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主的现代农业新生态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聚宝盆”。通过表彰奖励、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和市场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产业致富之路。二是拓好“就业岗”,吸纳更多脱贫劳动力。1.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2.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带动低收入人群就近就地就业。3.继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4.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5.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二、“扶志扶智”教育造血一是示范积分激“志气”。典型示范引路,积分量化激励,针对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不主动作为的情况,通过开展好勤劳致富“红黑榜”等活动,用好“爱心超市”积分银行”等措施激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志气。二是技能培训送“底气”。大力持续开展各种培训,授之以渔,让劳动者掌握科技种田、一技之长等,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提升就业质量,稳岗增收。

  三、持续改善脱贫村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全面推进乡村环境革命。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互促进。二是全面补齐短板强发展。要举一反三进行“回头看”,紧盯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查找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做到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同时继续加大对脱贫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三是抓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加强脱贫村农田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帮扶政策体系建设。一是在教育上,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在医疗上,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堵牢因病致贫返贫线。健全农村卫生室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提升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三是在养老和儿童关爱服务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四是在兜底保障上,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