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问题牵动千家万户、关系民生福祉。朔城区创新完善各项机制,因地制宜整合各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四乱”治理,“六清”行动,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难题,朔城区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车走地净。每天上午11点,朔城区沙塄河乡东官井村环卫人员孟福青的清扫工作接近尾声,他将分类好的垃圾统一运送到集中处理点。孟福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干了六七年了,最近这两年,生活垃圾基本上都倒进垃圾桶了,环境也好了。”
  在垃圾治理体系中,“网格化”管理成为关键抓手。东官井村将全村划分为15个责任片区,建立“党员包片+村民参与”的共治模式。作为城中村的朔城区南城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则是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每户居民,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以环境整治“常态化”实现人居环境“持久美”。村民杨喜萍说:“现在村里环境确实不错,环卫工每天打扫,居民也自然形成习惯了,有点垃圾也不往街上乱扔了,咱们自己也扫。”该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片区是866户,2900多口人,人员复杂。今年,环境整治以来,整个片区以网格化管理分成4个小网格,居民的房前屋后自己打扫和环卫工打扫相结合,3月出动了车辆50多次进行集中整治。”
  朔城区不断在“整治”上下狠功夫,在“长效”上做细文章,对主要道路、河道沟渠、乱堆乱放、生活及建筑垃圾等进行整治,采取“人工+机械”的方式清“死角”、扫“盲区”,竭力打造干净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朔城区南城街道办事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全市垃圾集中整治中,西街村积极响应,以构建“农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网格长”三级架构,每个网格成立党小组,配备1名党员网格长、3名固定人员、若干名兼职网格员,共同维护和美家园,确保环境整治效果长效久治。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朔城区制定了详细的整治工作计划,明确整治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划分了宣传动员、集中整治、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截至目前,解决处置农村环境卫生问题6000余处,清理各类垃圾5万余吨,在城市区域,整治各类环境问题2000余处,清理各类陈年垃圾1700余吨。朔城区市容市貌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居民区,重点加强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分类宣传;对商业区,加大巡查力度,规范商户遵守门前“五包”经营行为;对城乡接合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目前,朔城区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下一步,将坚持专项行动和长效治理相结合,推动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动朔城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罗文平 张小菊 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