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效能,朔城区以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管理提级、培训提能、服务提质、考核提效等举措,持续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推动为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管理机制上,朔城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提级备案管理,将朔城区227名村党组织书记全部纳入干部日常监督范畴,并依据履职情况划分为“担当型”“提升型”“调整型”三类,实施差异化培养。同时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一对一”谈话机制,通过常态化督导整改,推动村干部作风持续向好。结合规范化建设、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和星级评定等工作,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履职分析,评定38名为“担当型”重点培养,108名为“提升型”加强培训,81名为“调整型”有序调整,激发整体活力。
为强化履职能力,朔城区构建“区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每年组织村“两委”主干培训3次以上,其他班子成员培训2次以上。创新打造14个现场教学点,通过情景模拟、“擂台比武”等方式,重点提升村干部产业发展、矛盾调处等实务能力。对排名靠前的,推荐评先评优,结果与年度考核直接挂钩,对排名靠后的,帮助找差补短,激发争先进位意识。
聚焦群众需求,朔城区推行定点、定人、定时、亮标识、亮身份“三定两亮”服务标准,136项帮办代办事项实现导办、帮办、代办、督办“四办”服务全覆盖。创新开展“四包四联”活动,区领导、乡镇干部、村“两委”分层次包联困难群众,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62件。朔城区还出台《村“两委”班子和班子成员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班子配备、乡镇事业人员专项招聘、村干部报酬发放等工作相结合,对工作中有贡献、有本领的12名村干部纳入重点考察对象范畴;对评为年度优秀的14名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朔城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推动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武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