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是折翼的天使,特殊教育又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应县特殊教育学校始终通过“个性化课程+精准化康复+社会化融合”的三维模式,为近百名特殊儿童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搭建起从“被保护者”到“社会参与者”的成长阶梯。

在应县特殊教育学校,音乐律动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课堂上,特教老师眉眼含笑,用温柔的声音慢慢引导,将每一个舞蹈动作细心拆解并一遍遍示范,直到孩子们眼中亮起雀跃的光。

音乐律动课只是应县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们开设的特色课程之一。特殊教育不仅是“看护”,更是“赋能”,为了让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融入社会,学校建立起“基础+特色”的课程体系,开设了十多门特色课程因材施教,并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应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导主任唐仲青介绍,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基础类的文化课程。同时,针对孩子们的不同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又开设了面点烘焙、手工制作、音乐律动、书法训练、体育康复、农作物栽培等课程,学生们在言语认知、生活能力、肢体协调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特殊儿童而言,拥有生存技能固然重要,可康复才是融入社会的基石。为此,应县特殊教育学校聘请了专业康复师为孩子们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并建立“一人一档”,为每个特殊儿童提供最适合的康复训练,促进全方位发展。同时,学校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唐仲青说,目前,参加康复训练的孩子们都取得了不错的康复效果。有的孩子从刚入校时只会尖叫,到现在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和老师进行交流。有的孩子从以前离不开轮椅和拐杖,到现在可以独立地从宿舍走到教学楼。未来学校准备从三方面发力,第一是扩建综合康复中心,加感官、言语训练室,完善生活实训区;第二是和高校以及省内外的特教名校合作,强化师资;第三是联合社区企业搞融合活动,争取辅助就业岗位。(丰慧张一波)